一項對已有綠色建筑的分析數據顯示,綠色建筑可以實現24%~50%的能耗節約,降低33%~39%的溫室氣體排放,節約40%的水資源,減少近70%的廢棄物排放。然而,由于長期“重建輕管”,管理者被動地去運營綠色建筑,導致我國綠色建筑運營水平不高。同濟大學教授程大章認為,智能化被公認為是繼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發展浪潮”,綠色建筑應植入智能化的基因,充分借助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綜合發揮節能綠色的優勢。在第十三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綠色建筑智能化與大數據分析”分論壇上,多位專家熱議當前綠色建筑如何實現智能化。
綠色建筑智能化前景廣闊
智能建筑節能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趨勢,同時也是我國改革和發展的迫切需求,具有客觀必然性,是建筑事業發展的一個重點和熱點。節能和環保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可持續建筑應遵循節約、生態、人性化、無害化、集成化等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服務于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
據介紹,綠色建筑智能化是基于綠色建筑的基礎之上,采用智能化技術,使其具有環保、節能、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集成化等諸多特點,是生態技術與智能化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實現“四節一環!蹦繕,智能化是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撐,是實現綠色建筑總目標的重要手段。在智能化設計上,為了促進建筑綠色指標的落實,達到節能、高效、環保的要求,智能化技術服務于“四節一環保”,諸如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常規能源的消耗,實現對氣、水、聲、光環境的有效調控,對各類污染物進行智能化檢測與報警,提供各種現代化的信息服務等。
綠色建筑智能化能夠得以實現的前提核心是樓宇智能化系統的全面集成,通過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統實現對樓宇設備自動化系統(BAS)和通信自動化系統的整合,實現信息、資源和管理服務的一體化集成與共享,才能夠實現針對樓宇內各類傳感器信息,業務經營模式對環境的需求與影響等加以合理分析,并通過全方位各系統的綜合調度與調控,實現綠色、環保與節能的建筑智能化建設目標。
尋找創新技術集成商機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智能建筑市場目前產值已經接近千億元,并且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重點推廣綠色建筑、嚴抓建筑節能的舉措也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智能樓宇市場的發展。除傳統節能減排技術外,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將創新技術應用在綠色建筑中尋找商機。深圳臺電公司研發的新一代無紙化多媒體會議系統采用四核處理器,支持多點觸摸,支持高清視頻播放,帶來全新無紙化操作體驗,該系統的革新性和環保性使綠色建筑更智能。上海延華智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于兵說,向智慧領域的轉型發展,公司經歷了從數字化、網絡化到信息化的探索與實踐。
未來智能樓宇的發展有兩大趨勢:集成與融合。以集成為例,即多個子系統在單獨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多地實現在同一平臺上的集成。例如,可以使用電子設備的智能網絡來監測和控制電子照明系統,控制程序可以根據數據自動產生某些參數去調節空調,與此同時,暖通、空調、照明等也可以被集成到一個平臺,從而提高操作效率和便利性。如當代置業集團開發建設了綠色建筑機電系統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將機電系統從設計、招標、施工、驗收、調試、運行等收集、匯總和分析,為優化設計、降低成本、實現能源系統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數據支持。與此同時,對相應的項目數據進行統一分析,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能耗運行費用,實現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建筑智能化標準還需完善
當前,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飛速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成為熱點。中國文化大學建筑及都市設計系教授溫琇玲表示,以智能化推進綠色建筑、節約能源、降低資源消耗和浪費、減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也是綠色建筑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國已有部分地區的綠色建筑采用了智能化技術,如天津首個通過國家綠色建筑二星級設計標識的項目——天津仁恒海河廣場項目;湖南長沙的綠色小學——梅溪湖小學的屋頂采用了智能化的可調節遮陽設備等。上海市在公共建筑節能工程智能化方面技術先行,于2008年編制了《公共建筑節能工程智能化技術規程》,全面貫徹國家關于建筑節能和發展綠色建筑的政策,主動對建筑內各類用能系統實施智能化節能監控技術措施,以實現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等建筑節能目標。
雖然綠色建筑智能化已在部分地區得到實踐,但目前為綠色建筑服務的智能化技術還不夠全面,標準的推行力度不大,影響了綠色建筑智能化發展。例如,在綠色建筑領域,我國已編制了一系列標準規范,但是標準中智能化的技術內容還不夠全面。
溫琇玲表示,綠色建筑智能化的大量技術還有待探索與解決,綠色建筑智能化的相關標準還需不斷完善。綠色建筑標準體系應在充分考慮最新智能化技術方面逐步健全,為未來發展提供框架,推動和規范綠色建筑智能化的發展。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