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建筑工地,很多人會想到工地上飛揚的塵土、雜亂堆放的建筑材料……然而,在安徽馬鞍山市的十七冶蕪湖汀海壹品項目一期工程建筑工地,經過高科技、數字化武裝后的“智慧工地”,已不是人們原先想的那樣!
在這樣的智慧工地,工地揚塵一超標,噴淋裝置就立即自動開啟噴淋;工地里貨料進出場,不需要人員值守,就可以自動完成收貨稱重……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可讓工地建設變得“智能、高效、綠色”,完全顛覆了以往一些建筑工地的臟亂形象。這又是怎么做到的?8月7日,記者來到該建筑工地進行實地探訪。
工地用上電子門禁系統 人員進出先識別身份
“工地設有電子門禁系統,人員進入工地都需要經過門禁刷卡,系統可以直接識別其身份,只有錄入系統的工人才能進工地。”十七冶該項目部經理萬新民告訴記者,為了規范用工、安全用工,他們通過門禁刷卡,建立勞務實名制管理,工人們通過門禁,系統可以直接識別,可以核實在崗工人數量,保障施工現場安全。
走進工地,記者看到一塊展板,上面印有“二維碼”的信息欄格外引人注目。萬新民告訴記者,公司將工程各項交底資料的圖片、文件、音視頻等上傳制作成二維碼,施工人員現場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隨時下載、查閱各工序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施工標準及相關注意事項。
該項目部總工程師李化彪介紹說,使用“二維碼+互聯網云”技術,有助于項目管理者實現人員管控、設備維護、施工流程管理等信息化改造,達到信息共享、規范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和加強管理的目的。
施工現場長出“眼睛”和“鼻子” 實行全方位安全監控
工地現場,一棟棟高樓圍滿了腳手架,一二百名施工人員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作業。記者注意到,整個工地幾乎看不到裸露的黃土,工地上安裝的的霧炮機、小型灑水車、圍擋數百個噴淋頭同時作業,全方位、立體式對工地進行有效防塵降塵。
“除了實行裸土覆蓋,場地硬化和沖洗灑水也必須到位。”該項目部總工程師李化彪介紹說,為有效降低現場揚塵和噪音,他們建立了揚塵監測在線系統,通過傳感監測設備,實時監測空氣質量;PM2.5的檢測數據將跟施工現場的噴淋系統、霧炮系統等實現聯動,一旦PM2.5達到某個監控數值,整個工地上的噴淋、霧炮等揚塵治理裝置將自動開啟,實現防塵降塵“無盲區”。
工地施工,安全是關鍵。為加強現場安全管理,該工地建立了塔吊安全信息化監控、吊鉤可視化監控、升降機管理人臉識別系統等多個智能化監控系統。如同讓施工現場長出“眼睛”和“鼻子”,全方位、無死角的視頻監控系統可以24小時掌控施工狀況和現場動態,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該工地還通過有線和無線網絡,通過遠程監控,將監控終端直接與管理人員辦公室電腦及手機相連接;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打開電腦,或通過手機就可以實時監控施工情況,及時掌握施工進度和安全生產情況,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解決,防患于未然。
“整個建筑工地的質量、安全、綠色都集成在了這個智能管理平臺上,并且在手機端可以實時看到,實現了對施工進度的隨時可掌控。”十七冶該項目部經理萬新民拿出手機,邊演示邊介紹說,有了這套遠程監控系統,查看施工進度又方便又輕松,項目管理人員在手機上就可以掌控一切。
萬新民介紹說,為了實現對施工現場的有效管控,作為十七冶“智慧工地”示范項目,他們項目部引進了移動‘互聯網+’技術,建立了遠程監控系統。智慧工地數字化、信息化建設有助于讓施工成本、進度、安全等工程基礎數據準確、透明、共享,極大地提高了項目建設的過程管控能力。
萬新民告訴記者,近日,他們正在加緊推進工地現場自動物料監控、一卡通管理等智能系統的建設,著力打造智慧工地,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與管理的結合,使工地管理更加高效、安全、環保。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